50余家政產學研用單位聚“智”一堂 ?加快研究像”造汽車”一樣蓋房子
?打開手機APP,戴上VR眼鏡,走進自己中意的以外輪廓尺寸區分的某個戶型,玩游戲般完成套內房間數量及各房間方位、大小配置,確定地板、墻面、電視墻、窗簾等全部裝修細節,以及不同品牌的家具、家電需求和擺放位置,像淘寶一樣下單付款即完成購房,接下來就是等待真正的拎包入住了……
上述景象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卻正是湖北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聯盟,立足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建筑工業化時代未來產品的遠景定位。3月10日,由中建三局綠色投資有限公司發起,53家全國(省內、外)頂尖高校、科研所、建筑企業、設計院、開發商、咨詢公司和建筑軟件、裝飾、(智能)家居品牌商等齊聚一堂,參加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并簽署入盟協議。會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中建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浩文先后以《關于建筑裝配化的思考和建議》《裝配式建筑“三個一體化”的發展路徑》為題分享了他們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李斌在講話中表示:湖北省住建廳副廳長李斌對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聯盟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表示,國務院和湖北省高度重視裝配式建筑發展,聯盟的成立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推進建筑業變革的具體行動,是引領湖北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有力舉措,是促進裝配式建筑又好又快發展的責任擔當,希望聯盟推動建造方式的改革創新,促進相關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成果,引領湖北建筑業轉型升級,為鑄就中國建造、湖北建筑的品牌做出更大貢獻。
據了解,2016年湖北建筑業完成產值11862.4億元、增長12%,新開工房建面積32702.23萬平方米、增長4.3%,地產市場火爆,且擁有不少各領域頂尖企業和超過100萬在校大學生,產業集聚初具規模、科教優勢全國領先,在通過政產學研用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上,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為此,聯盟在章程里明確提出,致力“成為一流的裝配式建筑科技合作平臺,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專業化科技組織”,推動裝配式建筑協同發展,促進建筑產業全面轉型升級——也即是要實現“五化”:標準化設計、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應用。
從“搭積木”到“造汽車”:促進建筑業全產業融合
第一次聽說“裝配式建筑”的人,往往將其理解為“搭積木”蓋房,即在工廠里生產預制混凝土結構構件、到現場拼裝。當天參會的眾多專家學者表示,主體施工“搭積木”只是一個切入點和起步,裝配式建筑的內涵其實遠超這個概念,應該拿“造汽車”一樣的全工業流水線裝配來比喻才更貼切——長期以來,建筑業加班加點、人力堆砌、浪費嚴重、效率不高的現象普遍存在,其根源是管理粗放和設計、施工、裝修等環節不同程度的脫節,破解之道是實現產業鏈和各專業集成深度融合的精益建造。
以中建三局實施的湖北首個裝配式建筑項目中建.深港新城為例,從2015年9月開工到2016年6月封頂,僅用10個月就完成6棟、總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住宅樓主體結構施工,實現建造效率提高50%、人均勞動率提高35倍,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水耗、能耗分別降低65%、37%,人工、垃圾、污水分別減少47%、59%、65%,同時基本杜絕了外保溫層不牢固、門窗不嚴密、廚衛滲水等傳統質量隱患。其背后的決定性因素在于項目從啟動之初,就利用BIM模型等信息化技術進行前置設計,綜合優化了結構、機電、裝修等各專業的56個施工節點,針對預制墻體進行外墻保溫、墻磚、窗戶等的集成設計,并確定了標準化的開間、戶型,只用48個模具就完成1.8萬多個構件的批量快速生產,將預制構件尺寸誤差控制在毫米級,配合3D打印預拼裝實驗,杜絕了大量因工序繁瑣、精度匹配等帶來的現場裝配問題。
不過在項目負責人看來,雖然中建.深港新城結構預制率約53%、裝配率約78%,在湖北屬于最高水平,遠超一般裝配式建筑約為30%的裝配率,但是依然存在大量的現場焊接、機電安裝作業和后期裝修,離“造汽車”似的全裝配差距不小。
中建三局總經理易文權表示,“還是產業鏈融合不深、資源整合不夠,建筑業各環節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和制約,單打獨斗的話,我們都面臨著力量不夠、考慮必然不周,投入不少、效果不見得佳的問題。而通過協同攻關,加速科技研發和成果落地,正是成立聯盟的重要目的之一。”
從“立品牌”到“定標準”:打造建筑業全新式生態
品牌商標產品,量化評定標準,是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前提,以汽車為例,大品牌下會針對客戶需求有不同定位、分級配置、特點鮮明的款式,有馬力、百公里每小時加速時間、油耗等明確標準。當前我國建筑業并不具備這樣的特征,以住宅為例,品牌、品質往往是看哪個開發商、承建商,不提占比絕大多數的毛坯房,就算近年來逐漸增多的精裝房,也鮮有大范圍內通行的從按功能定位、裝修標準等明確區分的小區、戶型差異化品牌序列。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必定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形成高品質的品牌產品,才能實現‘規模化推廣——大幅降本